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什么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在五百年的文化长河中,我们最需要的是名言,它的存在体现了古人的伟大智慧。然而,有些句子在我们的日常使用中经常被曲解。

只是给你一个例子,有一个8字习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按照文史学者的说法,应该是指:一个人不注重自身修养,天地所不容。这里的“为”不是为了,而是为了“修炼”。但是,现在大部分人都把它当成了利己主义。这种用法广泛应用于影视作品、各类小说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纠正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什么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期我要告诉你的也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习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想到解释一下,是因为最近我一个在小学教书的同事跟我抱怨。她说她班上有个孩子,问她父母这个习语是什么意思。这些家长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学霸,他们说“就是以他山之石攻本山之玉”。孩子觉得这个解释有点奇怪。为什么一定要用石头打玉?听了家长的解释,老师挺无奈的,说:这完全是不懂无序教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什么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其实作为一线老师,经常看到很多同学在学生作文中误用。事实上,这个习语真的不是以石击玉。很多人完全误解了,我们的祖先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出自2000多年前的一首古诗。让我们看看:

诗经潇雅何铭

隐隐约约的鹤声响起,田野蔓延的声音清晰可辨。深潭深潜游,有时浮至岸边止步。在那个快乐的花园里,高大的檀树有树荫,灌木丛下面的矮树丛有树叶。他山的石头可能是错的。

沼泽中隐隐有鹤唳之声,响彻云霄。浅的渚沙滩游泳,有时潜入游泳池。在快乐的花园里,有树和檀香,在它下面,有绿树。聪明人通过别人的错误来纠正自己的错误。

这首诗写于周朝。和《诗经》中的很多作品一样,它的作者是匿名的。千百年来,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解读。目前更多的专家认为是劝诫。是民间人士劝周朝君要懂得识人用人,懂得招纳一些隐居在山野的人才,以达到使周朝强大的目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什么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可以分为两段,每一段的灵感都来自于风景。鹤在沼泽地里啁啾,它们的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鱼在深潭里游,偶尔停在水竹边。花园里的生活真幸福,高大的檀香树,枯萎的灌木。有专家认为以前的风景写法只是简单的上升,也有专家认为檀香鱼鹤指的是人才,灌木指的是小人。

但是,不管前面几句怎么理解,最后一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真的是说他山之石很硬很好,正好可以用来打磨我们希望得到的玉。引申意义:如果能从其他国家招聘一些人才,可以帮助自己的人才改正缺点,让他们快速成为优秀的人才。所以,这里的石头不仅仅是为了破坏玉,而是为了帮助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什么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事实上,“攻击”这个词一直有多种含义。在古代玉器冶炼和冶金中,它被广泛用来表示:加工和抛光。《李周考公序》写道:“攻木七职,攻金六职,攻皮五职。”这里的“攻”字是处理的意思。就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样。

这首诗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他山之石,可以错”,意思是他山之石,可以当错石。所谓错石,是指古代一种用于切玉的粗糙磨石,应该类似于我们现在用来磨刀剪刀的石头。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可以看出后一句话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什么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个学霸的家长觉得小学生问的问题很简单,就不去查一些资料,随便回答,确实对孩子有误导。难怪老师会不情愿地说,不懂就不乱教。事实上,有很多成语经常被误解成这样。问题是是否有必要全部改正。

比如元稹的诗“但不像曾经一起穷过的人所知道的那样”,本意是想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但并不是说穷夫妻就一定会出问题。但目前大家都是这么用的,交流起来也没什么问题,只能把它当成名句意思的延伸,没必要强行纠正。然而,习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理解,实际上是不容易从常识解释。个人认为完全可以纠正。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讨论。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377183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