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尹航
2小时前,文化领域的创造者
(唐)王志焕
黄河越来越远,因为它在黄河中间流动,玉门关坐落在一座孤独的山上。
何必用杨柳的悲歌来抱怨春天的耽搁,老玉门关,一个春风不是吹的啊!
王之涣写于西北边塞的《凉州词》与他的《在鹭宿》齐名,同样为人们所喜爱和传诵。
“黄河远在白云之上”,这是以一种令人震惊的千里气势开始的。它与李白的“黄河之水如何移出天外,入沧海,一去不复返”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把汹涌澎湃的黄河描绘得飞扬灵动,气象磅礴。
“孤城,万仞山”这句话说明,在玉门关外,连绵起伏的群山中,矗立着一座边境上的孤城,守边的战士们在这里守卫了多年。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宋代范仲淹《渔父豪情》中的名句,说“四面听如角,千难万难,长烟暮,孤城”。场景多么相似,意境同样荒凉。
诗的第三、四句,边陲壮美的景色转到笛声:羌笛为何奏出这首悲凉而又令人回味的曲《折柳》?玉门关外,连春风都吹不动;这里只有守卫边境的士兵。当他们听到这苦涩的笛声,怎能不思念家乡的亲人?“霜降满地,人睡不着,将军白发泪流”直到宋代,范仲淹在《渔父豪情》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虽然相隔300多年,但他们对环境的艰苦、守土的重任、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都给予了激情的描述。
王之涣出生在新疆河东(今山西新疆)。他“慷慨大方,才华横溢”,唱的是《乐传于民》。可见他的边塞诗在当时流传甚广。在现存的六首诗中,有两首边塞诗,这首凉州词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377183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