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网上各地的朋友都在说粽子。饺子哪里好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好吃?你家乡的饺子用什么馅?你用什么叶子?吃什么汤圆?
端午节离不开粽子,就像过年离不开鸡一样。
端午节离不开粽子,就像过年离不开鸡一样。人们普遍认为家乡的粽子最好吃。毕竟从小到大,口味习惯,还有很多回忆甚至乡愁,其他地方的粽子都是无法替代的。
蘸白糖的粽子好吃。尤其是完全凉了之后,蘸点白糖。真的是满嘴都是,还想再来一个。
至于汤圆的调味,碱水有用,老人喜欢碱解腻;年轻人有粘糖的时候大多喜欢吃甜糖,据说还会吃巧克力配粽子。但是,好像没有人粘辣椒酱。
新加坡华人把辣椒粉和粽子粘在一起!如何能让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四川的正宗吃辣人有感觉?
在网上查了一下,新加坡华人吃五花肉加辣椒粉做的饺子是真的。唉,新加坡华人粘辣椒粉包饺子。湖南、湖北、江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不怕吃辣的朋友们的脸你们要在哪里?!我能有什么感觉?!
柊叶应该是最正宗的粽子叶,至少发音最接近。
至于包粽子的叶子,主要是就地取材。据统计,中国用于包粽子的植物叶子至少有60种。原则上,包粽子的叶子要尽量大,有一定韧性,最好有点香味。南方的热带植物种类很多,很多都是大叶的,所以种类也很多。
这是柊的叶子,经过清洗、烹饪和干燥后用来包饺子。它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在南方,最著名的是叶。在南方口音中,的叶和粽子有着几乎相同的发音。柊的叶子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封锁,没有盐,海南人用柊树叶烧水调味。
四川地区的宗巴叶,书上叫蜘蛛抱蛋,是百合科植物。
云南有很多民族文化和植物种类,所以粽子叶的品种应该是最多的。除了柊的叶子,蜘蛛还有卵、香蕉叶、竹叶、槟榔叶、美人蕉叶、各种山姜叶等等。
有花有叶的粽子叶给粽子披上了漂亮的外衣,会卖的更好。
芭蕉叶够宽,不仅可以包粽子,还可以供热带地区食用。
芭蕉叶够宽,不仅可以包粽子,还可以供热带地区食用。
美人蕉的叶子和美人蕉相似,只在热带地区常见。
美人蕉的叶子类似美人蕉,只在热带地区常见。
Tilt leaf是辣椒的姐妹,叶子宽大,香味浓郁,可以做馅,也可以做包衣。看来广西的朋友更喜欢槟榔叶包的粽子。
Tilt leaf是辣椒的姐妹,叶子宽大,香味浓郁,可以做馅,也可以做包衣。
云南等热带地区有很多姜科植物,如高良姜、砂仁、益智仁等。它们的叶子也是做粽子的好材料,够大,有特殊的香味。
云南等热带地区有很多姜科植物,它们的叶子也是做粽子的好材料。
广东和广西喜欢用柊叶子包粽子。其他常见的粽子有芦苇叶、箬叶和竹笋壳。还有一种用荷叶包裹的粽子,叫糯米鸡,一年四季都要早卖。
棕芦是南方常见的粽子叶。
宗禄、箬叶是南方常见的粽子叶,商场里一般一年四季都有卖。
箬叶宽大,也是包粽子的好材料。
竹笋包粽子在南方不太常见,庄重中带着一点神秘感。
竹笋包粽子是比较庄重的那种,带一点神秘感。
荷叶祛湿符合珠三角人的饮食习惯。在中国南方,包着荷叶的粽子一年四季都卖得很早。不过不叫粽子,叫糯米鸡。
粽子,糯米鸡,珠三角常见的早餐
北方的粽子叶种类相对较少。芦苇叶是包粽子最常见的方式。据说玉米叶子也用来包粽子。在一些地方,橡树的叶子被用来包粽子。这种橡树在当地被称为栎属。
芦苇是北方最常见的粽子叶。
玉米芯的包衣玉米叶,天然的粽子叶,没吃过,估计会有点甜。
用玉米叶做粽子叶也很方便。
在河南和山东,还有一种粽子叶,是用一种叫柞树的叶子做的。栎属山毛榉属植物,与橡树、栗树是兄弟。
槲寄生叶包裹的粽子也是韩国人和日本人喜欢的。
这种槲寄生的叶子,山东有些人也叫菠萝叶,据说是出口日本人和韩国人做饺子的!
用橡树叶包裹的粽子还是比较满意的。
椰子树在海南和东南亚是非常普通和有用的植物。
椰叶好看,有用,还能包饺子。
椰子树的叶子很长,包的粽子也一样。
这是椰叶包的粽子。
兜兰在海南被称为野菠萝。它的叶子可以用来编草席或背包,里面装米和馅,煮熟了吃。
露水树真的很像菠萝。
在海南,还有用露兜树或椰子树的叶子包裹的粽子,叫RAP,有点像流行音乐RAP的发音,一般在特殊场合吃。但是,现在的地方餐馆,基本上都是一年四季都有卖的,作为一种具有地方风味的主食。
这是一种用椰叶或露兜树叶包裹的粽子,当地人称为RAP。
在马来西亚,当地华人也喜欢用椰叶包粽子。风格和国内差不多,出了国会人们往往更爱国。
椰叶包马来西亚中式饺子。
在印尼,当地华人也喜欢用天然植物色素将粽子染成神秘的颜色。这种粽子可能是海外华人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产物。
印尼粽子有时会被染色。
越南人也用香蕉叶包饺子。他们的饺子又圆又方,象征着天圆地方。可见他们的文化和我们是一脉相承的。
越南人喜欢用芭蕉叶包粽子,象征圆的地方。
在菲律宾,饺子外面裹着椰叶,里面装着椰浆,而且一定要用黏黏的糯米,也就是说有各种各样的糯米,就像国内说的,有一年多的。
中国菲律宾人用当地的棕榈叶包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大家都会想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但史料证明,粽子比屈原早出生,粽子出现在春秋时期,而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人。于是有网友开玩笑说,有人看到屈原在汨罗江边吃粽子写离骚。
据考证,粽子在春秋时期叫茭白,包在茭白的叶子里。后来,米饭被放在竹筒里烤,这被称为筒饺。在晋朝,粽子被指定为端午节食品。直到明代,糯米才被广泛用于包粽子。此时的粽子更接近现在的粽子。
这是最早的粽子叶,茭白,长这样。
唐朝皇帝李隆基曾在端午节宴请群臣,甚至赋诗待客:花巧四时竞,九个饺子争奇斗艳。方节,圆宫宴。
茭白在烹饪中很常见,但我不知道人们是粽子叶的祖先。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也写过一首诗,描写他吃粽子的热情:五色粽子用新丝绸包裹,呈在金盘上。吃粽子要用金盘。欧阳修擅长装b。
我们平时吃的竹筒饭,其实就是粽子的祖先。
当然少不了吃粽子。苏东坡:不仅在盘子里看到橘子,在粽子里也看到杨梅。苏东坡擅长饮食。吃完粽子再吃橘子真的有利于消化。
粽子叶子长,故事长。
南北朝诗人许在《妻坐夜观年诗》中也有关于粽子的描写:桃在酒里,杨梅在粽子里。许的诗是在除夕之夜写的守除夕诗。看来粽子真的不仅仅是端午节的特产,古人和今天的人一样,一年四季都有粽子。
大叔喜欢吃粽子和植物,所以对粽子里包着的叶子特别感兴趣。文中插图引自网络,大家看看。各位朋友,你们家乡用什么叶子包粽子?请举手留言,让大叔了解更多。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377183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