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婀娜白桦,悠悠比空,微南风。玉兰山上的北国春日,啊,北国春日来了(北国春日来了)……
悠扬的曲调略带苍凉,风景叙事的歌词触动心弦。
这首日本歌曲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流行,尤其受到中国听众的喜爱。
在工人体育场举行的大型音乐会上,歌手蒋大为演唱了《北方的春天》,引起了观众的热烈掌声,这首歌很快风靡全国。于是,朋友聚在一起唱,同学聚在一起唱,歌手比赛唱,一直唱了很久,直到现在。
音乐无国界。这首歌虽然来自日本,但每个中国人在唱的时候,都会想起家乡的春天,想起家乡的山野、鲜花、落叶松、小屋、独木桥,想起曾经相爱却分离的姑娘们…
《北国之春》作为一首日本民歌,创作于1977年。
是一首游子思念故乡的歌。当时日本有很多年轻人离开北方老家去读书或者谋生。他们觉得这首歌真正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所以当时流行。
事实上,喜欢唱《北国之春》的中国人比日本人多很多倍。
日本人七八十年代唱了一阵子,后来就不怎么唱了。但是直到现在中国还是有很多人在唱。
《北国之春》所反映的城市农民工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为中国人所真诚接受。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城乡脱节的社会生活已经过去,而中国还在经历。这首歌在中国唱了几十年,似乎早已超越了国界。
《北国之春》的日本原唱是著名歌手千寻,后来被很多日本歌手翻唱,如大泉一郎、渥美二郎等。
1979年,远赴日本乐坛发展的邓丽君将这首脍炙人口的日本曲子交给台湾著名词人林煌坤填词。于是,第一部国语版《你和我》出现了,通过邓丽君的演绎为国人所熟知。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民歌由蒋大为、叶启田、韩宝仪等国内歌手演唱。而《北国之春》的闽南语版也相继出现,成为中国社会最受欢迎的日本民谣之一。
最早的中文译本是在1978年,由吕远翻译,于淑珍演唱,后来由蒋大为演唱。
这首优美的日本歌曲背后的故事同样精彩。
因为词曲作者和歌手在创作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家乡。
《朝日新闻》资深记者伊藤千寻十年前曾发表过一篇报告文学,介绍了这首歌的创作内幕。
根据伊藤千寻在文章中的描述:当时,日本官方认定《北国之春》中所唱的“北国”是日本东北六县中的岩手县。
由于岩手县在早春有山麓白雪覆盖,雪原上有大片白桦林,那里的白桦树多达100万株,是“亚洲最美的白桦林”之一。尤其是春天最先开花的玉兰,仍然生长在那里的乡村。
1977年正月,作词人泉宏受唱片公司委托,为男歌手钱长富创作了一首歌。
那时,千寻正在电视上为他的家乡岩手县做广告。为了突出他的北方色彩,歌名早就定好了,就叫《北国之春》。
但是,泉宏没有去过岩手县。在那里怎么写歌?。
苦思冥想,泉宏觉得自己熟悉的长野县和岩手县差不多,都是冬天寒冷的地区,对春天的向往是一样的。
想到北方的故土,我自然会想起小时候度过的农村生活:从八月山吹下来的北风突然变成南风后,农村的玉兰开出了大花,白桦林里的水车小屋和原木搭成的小桥在晨雾中浮现。这一切倾注在笔端,都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歌词。
泉宏也觉得自己去东京读大学后,在同学宿舍里时不时看到有他们妈妈送的农村特产。父亲去世早,大学生活全靠在大阪工作的哥哥寄来的生活费度过。于是,他不禁想象,如果父亲还活着,他大概会和哥哥围坐在火堆旁,默默喝酒。各种对家乡,对亲人的向往,自然变成了歌词。
写完歌词后,泉宏跑到作曲家远藤实的家里,他也住在东京。远藤站在走廊里读着歌词。他很感动。他说:“就喝一会威士忌,等着吧。”
说完,他拿着歌词快速登上二楼。仅仅过了五六分钟,远藤就下楼来了。伊博以为远藤忘了什么,远藤却大声对他说:“曲子作曲完毕!”
后来,远藤在他的《幸福的起源与发展》一书中,这样描述他在这几分钟里的创作:
他读了井上浩的歌词,“我的脑海里生动地展现了我的家乡新泻的春色。”
远藤小时候家里穷,半夜的雪会吹进屋里,落在枕头上,让他哭。所以那种迎春花的开心心情,Bi 空万里特别强烈。
因为这段经历,他的歌才一气呵成,只把歌词从“北方的春天”改成了“北方的春天,啊,北方的春天”,以此来强调北方春天的欢乐。
另外,远藤把“故乡,故乡,我想回到你的怀抱”改成了“故乡,故乡,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你的怀抱”。把回乡的意愿变成回乡的愿望,突出想回乡却实际不能回乡的忧郁,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歌曲创作完成后,他们立即邀请歌手千寻·千寻弹钢琴,并让他试演。
(日本歌手千寻)
千寻一边唱,一边想起了他在家乡岩手县看到的景象:穿着皱巴巴的风衣的村民们的身影。后来,钱长富不顾反对,坚持穿着皱巴巴的风衣走进电视台,唱起了这首乡愁之歌。
当时日本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基本都是新潟等东北地区的人。他们从这首民谣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听到了自己想说却没说的话,于是《北方的春天》在歌坛一炮而红。
从1977年到1979年,北国之春的唱片卖出了500万张。1988年,中国大陆将其命名为“过去十年中最熟悉的外国歌曲”。
据说这首《北国之春》在泰国、蒙古、印度、越南、菲律宾、夏威夷、巴西等地广为传唱,成为亿万人民喜闻乐见的歌曲。
真心感谢看了《掌中春秋》。如果喜欢,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一起欣赏历史趣闻,一起追忆往事……(声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377183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