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词
山遇知音,雅乐遍天下。泡桐是一种古老的用材树种,是制作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音板的优质材料。中华民族种植和利用桐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轩辕黄帝时期。泡桐因其多种用途而为世人所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泡桐因其速生特性而被广泛栽培,城市乡村、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泡桐还以融入当代焦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树木档案
泡桐是落叶阔叶树,树冠宽阔。没有顶芽,通常假二叉。叶对生,苗期偶有互生或3-4枚叶轮状,叶心形,较大,叶全缘或3-5枚浅裂,叶柄长,叶两面有毛。花两性,白色,淡紫色和紫色,花大,钟形至漏斗形,花冠二唇形,上唇稍短,2裂,常向上折叠,下唇较长,3裂,聚伞状圆锥花序,生于枝端。蒴果背开裂。种子小,多数,具重叠的白色条纹翅在两边。
泡桐是我国古老的速生用材树种。这是一个宝藏,可以用于许多目的。树木可用于植树造林,周围植树,城市绿化。是良好的环保树种,有的是林粮间作的优良树种。木材可用作工业材料,并可用于制造乐器和家具。叶、花可作为饲料饲养牲畜,也可沤制为高效腐殖质肥料。
泡桐主要分布在我国除东北、内蒙古和西藏以外的广大地区,越南、老挝北部、朝鲜和日本,欧洲也有引种。
图片来自:互联网
山遇知音,雅乐遍天下。泡桐是制作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音板的优质材料。永年桂摄
古老的速生用材树种
泡桐原产中国,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有些传说可以把我们的祖先种植和使用桐木的历史追溯到远古的神农和黄帝时代,如“神农和黄帝把桐木砍成琴”。《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记载说“崩而为王,是谓“榛树之栗,漆椅之桐”他们的果实可用于祭祀,种植的楸树(椅、楸树)、桐、楸树、漆树可用于制作竖琴。”《诗经·潇雅·湛卢》说“其椅其实是分开的”,描写的是泡桐、楸树挂满果实的景象。泡桐写在诗里,可见我们的祖先对泡桐的喜爱和重视。
此后,一些经典对泡桐进行了描述和介绍。胡琛的《宋代油桐》是一部以当时农业科技发展为背景的油桐专著。为当时和后世泡桐的种植和利用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技术史料。当代中国学者对泡桐做了大量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和专著,为泡桐的栽培和利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曾经,一个好树种——泡桐作为说明文进入中学语文课本。这篇作文既教授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又向青少年宣传介绍了泡桐的知识,这应该是泡桐与文化、教育相融合的一次重要的文化活动。
泡桐的种类
泡桐是一种速生用材树种,历史悠久,栽培范围广泛。泡桐属植物有8种4变种,在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全国林业高等学校试行教材中有介绍。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中国泡桐种植资源图集》,在研究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泡桐共有11种2变种6变型,另外3种因株数较少,未单独列出。可见,一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了一些新的物种、变种和变形;另一方面,我国泡桐分布广泛,种质资源丰富。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会出现新的优良品种,这将极大地促进泡桐的栽培和产业发展。目前,我国普遍栽培的优良树种主要有兰考泡桐、毛泡桐、梓泡桐、白花泡桐、川泡桐、明山泡桐、鄂川泡桐和台湾泡桐等。这些物种除了有共同的优势外,还有各自的优势和适应性。
图片来自:互联网
焦亲手种的泡桐树。石昌来
泡桐的各种用途。
泡桐木可以用来制作乐器,是很好的家具和工业原料。泡桐具有木质轻、纹理美观、不易腐烂、不开裂、不变形、耐磨、防潮、传声、易加工等诸多优点,应用范围广泛。在古代,它被用来制作各种乐器。著名的泡桐之乡兰考用泡桐制作小提琴等乐器,畅销国内外。据悉,中国古琴、琵琶等乐器近90%由兰考泡桐制成,当地已形成相关企业500多家,年产值100多亿元。泡桐树种大多生长迅速,容易长成大树,可培育成直树干,制成泡桐拼花地板,也可制成胶合板、刨花板,用于家具制造或其他用途。
泡桐叶和花可以做饲料和肥料。泡桐叶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饲养牲畜。有资料显示,泡桐叶粉含粗蛋白约19.32%,粗纤维11.11%,粗脂肪5.8%。与其他饲料混合使用,可促进畜禽生长和增重。泡桐叶含氮3.3%,五氧化二磷0.19%,钾0.41%。沤制后,它们可以成为很好的肥料,可以增加腐殖质,改良土壤,培养地力。
良好的生态环保树种。泡桐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树种,可以起到很好的生态作用。可用于防风固沙,效果良好。用作农田防护林时,可防干热风和晚霜,减少对小麦等作物的危害。研究表明,泡桐具有很强的固碳、释氧、降温和加湿功能。有的泡桐叶两边有毛,有的分泌粘液,有很强的吸附灰尘的功能。所以泡桐也是很好的环保树种。
常见的造林树种。泡桐可用于造林,形成林带和林斑。是我国部分地区平原造林的主要树种和周围种植的树种。泡桐树状态美观,花序大,颜色艳丽,观赏效果好。它们春天繁花似锦,夏天遮天蔽日,可作为行道树、遮荫树、观赏树用于园林绿化。花开的时候,像雪一样白,像烟一样紫。
有些泡桐是很好的间作树种,如兰考泡桐。在多风和干热地区,林粮间作可以实现双丰收。当它春天从叶晚出来时,它的枝叶稀疏,可以促进小麦和其他作物的光合作用。泡桐是深根树种,与小麦等作物一起可以利用土壤空 layer分离不同土层的水分和养分,是林粮间作的首选树种。林粮间作可以保护和促进作物生长,促进作物高产稳产,同时获得木材。
图片来自:互联网
泡桐桃潇湘摄
适应性强的速生树种
泡桐原产中国,适应性强,耐高温,耐寒,喜湿土,但耐旱。泡桐叶大,是落叶阔叶树中不可多得的大叶树种。在第二次平茬后的一年生树干上,叶子可以达到足够大,面积超过1000平方厘米。大叶子有利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快速积累生物量,等等。这些都是让它快速成长的一些因素。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迅速,七八年后大部分都能成材。据资料显示,正常情况下,10年生泡桐的DBH为30-40厘米,产材0.3-0.5立方米。
泡桐繁殖比较简单容易。苗木培育可采用切根、播种、扦插、截枝、埋条、留根、育苗等方式。泡桐树冠大,圆锥花序,能结很多果实。每个蒴果产生300-1000粒种子,所以可以产生很多种子。但是泡桐种子很小,每千粒种子只有0.2-0.4克。播种虽然容易,但只有方法得当,管理到位,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生产中,生根常被用于繁殖。由于生根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成活后,幼苗更健壮,长势好,生长快,抗病能力强。
与其他树种不同的是,泡桐是一种伪二分枝树,生长一般达不到木材的要求。培育一棵高而直的树干需要采取技术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平茬。所谓平茬,就是把生长了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树干在地面的颈部剪掉,使横断面光滑。然后,将地基埋入土中,以防风防潮。当春天来临时,一个新芽会发芽,留下一个强壮的芽,其他的芽会被除去。这种芽生长迅速,一年的高度可达3米以上。如果肥水条件好,还能长得更高。这样,除了促进快速生长外,还能培养出又长又直的树干。有时,平茬可以进行两次。林业生产中对此有一个术语,叫做“先根培,后茎培”。根据相关试验资料,二次平茬后,不仅树干很高,而且径向生长不受影响,且大于同时留茬不均匀种植和留干的树干的DBH。
还有一种培育挺拔树干的技术措施,叫做“树干嫁接”。所谓树干嫁接,就是当树干达不到高度要求时,在树干顶端附近选择一个强芽,将其上部枯梢和弱芽剪掉。同时控制其他竞争枝(芽)的生长,使芽有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供应,使主干延伸生长,达到培育高倩的目的。如果没有明显的尖端,就要用“眼伤”法培养出一个主芽(尖端),以延长主干的生长。
泡桐的当代精神与当代文化
许多树种起源于中国,从远古时代就伴随着中华文明,其中有许多蕴含着先进的中华文化,记录和见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比如茶树、桑树、柏树、银杏树等许多树种。承载了文明的基因,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泡桐也是一种承载中华文化基因,蕴含古老文化的树种,从《诗经》、《尚书》、《史记》等经典中可见一斑。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赋予树木当代的精神和文化,给它们打上当代的烙印,赋予它们新的灵魂,让当代的精神和文化随着树木得以传播和传承。
“焦尤鲁精神”是当代精神,也必将是具有永恒影响的中国精神。上世纪60年代,焦与泡桐结缘,种植泡桐治理风沙,林粮间作改造农田,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改变兰考的贫穷落后面貌,造福人民,为国家担当,为干部作出表率。焦精神是人民之福。泡桐有幸与焦和人民结缘。泡桐也因为焦精神而有了新的内涵,焦精神也会因为泡桐而代代相传。赋予泡桐“焦精神”,把泡桐作为焦精神的载体,是传承当代精神和文化的需要。
焦“立命为民”的科学求实精神是知识分子应该深刻领会、学习和践行的精神。焦尤鲁没有系统地学习林业知识,但他运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通过调查研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选用泡桐等方法防风治沙,改造农田,取得了成功的、举世闻名的成就。这种精神产生于60年代饱受风沙、水涝、盐碱“三害”,贫穷落后的兰考。它很珍贵。
在兰考,有一种泡桐树,被当地人称为“焦桐”。这是焦当年亲手种的。人们已经把焦和泡桐联系在一起了。当他们看到泡桐,他们认为焦和焦精神。愿焦精神,伴随着生生不息的泡桐,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代代相传。(郝晨曦)
作者简介
郝晨曦,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高级工程师。业务领域是景观规划与设计、公共绿地规划与管理。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编辑吕子乔)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377183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